汉语多功能字库(港中文)

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电算研究中心」自1999年以来,先后开发《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网络版、《粤语审音配词字库》、《香港、大陆、台湾 - 跨地区、跨年代:现代汉语常用字频率统计》等网页,深受使用者欢迎,使用频次与日俱增。其中《粤语审音配词字库》更于 2013年度香港优秀网站选举中获选为十大优秀网站之首。其后中心于2014年夏推出了重点开发的《汉语多功能字库》,于《字库》旧有功能上增加了四项重要元素:即「古文字系形」、「部件树」、「形义通解」、「英汉索引」等,目的是从数字化角度为当代汉语教育提供更大的支援。经过了四年,中心于2018年夏天进一步推出《汉语多功能字库》加强版,除于「形义通解」部份增补了和修缮了大量词条外,还把原有的功能重新组织,并新增了「其他方言读音」、《说文解字》全文索引、 《读史方舆纪要》和「成语汇辑」等新功能。本中心的运作宗旨始终如一,就是竭尽所能,为未来的汉语汉字教育从事「基础建设」工作。

通过下面URL中的word参数查询该字的古文字形(甲骨文、金文、小篆、简帛文字等),《说文》《广韵》,形义通解,方言读音,成语,组词,英文意义等。

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网

本网页每显示一汉字时,除显示其字形、字义和语音资料外,还提供其他与该字有关的多种信息,如各种编码,字典、词书的页码(如《汉语大字典》、Mathews' 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超连结(如《国语词典》),和语文资料(如《康熙字典》、《说文》等)
  • 古文字系形:本网页所指的古文字是甲骨文、金文和篆书,为求追本溯源,本网页于各字头下将力求全面罗列,以资参考。至于其他如陶文、帛简等则只于特别情况下提及,而不予以重点收纳。古文字系形的目的是让我们能重新认识今日的汉字于「隶变」以前的文字结构。所谓「隶变」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极重要的一个过程,这过程中,人们为求书写的方便和书写规范的建立,一方面把许多本来迥殊的部件都统一为某一种写法(隶合),另一方面也把本来同一个部件按其于不同汉字中的不同位置的配搭需要转化为不同的写法(隶分)。在「多变一」和「一变多」的双重发展下,古文字中蕴藏的各种重要信息乃从此混淆不清。
古文字部件表

本网页在列出一些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时,特别以自行开发的「部件树」图式,为甲骨金文部首按照由楷书检索的习惯进行了整理和改造。

形义源流通解
  • 形义源流通解:西方普通语言学之父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除对汉语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外,对汉字的价值亦予以高度肯定。他曾宣称说:「汉字的形体里,自有哲学思想在其中」。本网页在「古文字系形」的基础上,对大约二千三百个较常用的汉字按其甲、金、篆字形的结构及其演变作一尽量全面的解释。解释时,我们除了参考前人工作的心得外,特别强调应从「认知」的角度,对各字取得意义的理据及有关源流作最合理的说明,为方便参考,各字的「通解」将分「略说」及「详解」两部份。
  • 英汉索引:我们先为每一字头提供尽量多的英语解释,并于解释时辨别词性,使用者可藉英语搜查可能有关连的汉字字头,以引起使用者能针对性地对注意一些潜在地相关的汉字,并选择性以加以学习。由于这一工程尚未完成,部份汉字的英语解释暂时借用Unicode的有关信息以便操作,直到这些临时的解释被一一取代为止。
  • 粤语审音配词:「粤语审音配词」是旧有的功能﹐旨在让使用者能有效地判别某个汉字于某一读音下应如何使用。本网页主要参考黄锡凌编的《粤音韵汇》、李卓敏编纂的《李氏中文字典》、周无忌和饶秉才编的《广州话标准音字汇》及何文汇和朱国藩编著的《粤音正读字汇》,并把这四本书中所有大五码汉字的粤音资料兼收并蓄。为了照顾香港的语言现实,我们把「香港语言学学会」诸君建议的口语读音亦予吸纳。本网页参考了上述各家的意见,然后为资料库中所有汉字之读音作出建议,此之谓「审音」。然后,本网页再按各字头的每一种读法配以若干词例,借此显出相关的意义。配词中如有特别费解者,则附简单解释;如遇冷僻字无法配词者,则作简单备注,以便理解。

本网页「古文字系形」包括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主任何志华教授提供的甲骨文及金文字形,以及睡虎地秦简、马王堆帛书中的完整的竹简、帛书图片和释文。又本字库自最早的开发阶段起,一直受惠于曾任职浸会大学语言中心的范国教授提供的汉字音节表,当年的材料虽较简单,但早期的资料库骨架遂得以率先建立。后来哲学系何秀煌教授答允由本中心为其「字频研究」之成果作电子加工处理,乃有上述《现代汉语常用字频率统计》这虽曲高和寡,但实极重要的网页的制作。近年本中心就历史地理资料的整理与南京三江学院历史与文化地图中心许盘清教授取得联系,并在其支援下把《读史方舆纪要》吸纳作为字库的一个组模,特此致谢。本校新雅中国语文研习所前导师陈京英女士曾义务参与本网页之录音工作。本中心特别感谢本校资讯科技服务处-ITSC同人(特别是教研支援及相关部门)自本中心创办以还的全力支持。